新疆準東煤制氣外輸管道,歷經多年終于開工建設。
國家管網發布的消息稱,我國最大的煤制天然氣生產基地外輸管道,新疆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干線工程9月9日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互聯互通,將把準東的煤制氣源源不斷輸送出來。
這條管道在國家管網成立之前很久,就開始籌劃。為之配套,彼時在新疆準東地區規劃了200億方煤制氣項目。但這些項目多數都煙消云散,直到最近幾年才有新的煤制氣項目上馬,最終促成了準東煤制氣外輸管道的開工。
當然,管道建設還是有多方面價值,拉動了準東的投資和煤炭資源開發,也給國家管網全國“一張網”再填一筆。
準東煤制氣外輸增氣源60億方
據國家管網的介紹,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規劃全長780公里,分三期建設。
一期工程包括1條干線2條支線,全線設計壓力12兆帕,年設計輸氣能力60億立方米。此次開工建設的即是一期干線工程,起自新疆昌吉芨芨湖首站,止于新疆哈密了墩壓氣站,并在此與西氣東輸四線連通。
一期工程線路總長約254公里,管徑914毫米,設置3座站場和8座閥室。一期支線工程今年3月19日開工,預計年內完成主體線路焊接任務。一期工程全線預計2026年底建成。
主要管道都在新疆境內,沿線穿過準噶爾盆地、哈密盆地,翻越天山東麓地震帶、“百里風區”,地形地貌以荒漠、戈壁和山區為主,沿線地質構造復雜,社會依托條件差。
鏈接的西氣東輸四線是繼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三線管道之后,連接中亞和中國的又一條能源戰略大通道。
西氣東輸四線采取分段建設,吐魯番至中衛段是西四線工程的核心組成部分,全長1745公里,占西四線總長過半,途經新疆、甘肅、寧夏3?。ㄗ灾螀^)17縣(市),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投產后年輸氣能力達150億立方米。
算上四線,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年輸送能力將達到1000億方,今年6月底,西氣東輸四線吐魯番—中衛段已建成投產。此次開工的準東煤制氣外輸管道在哈密與西四線聯通,年供應60億方的煤制氣。
2024 年我國新建長輸管道里程超過4000千米,全國長輸天然氣管道總里程超過 12.8 萬千米(含地方及區域管道)。
但主干天然氣管道依然有很大建設空間,國家管網成立后也一直在落實國家規劃,不斷建設主干管網和管網互聯互通,西四線就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管道工程。
準東煤制氣管道建設,既能拉動豐富的煤炭資源利用,又增加管道網絡。一舉多得。
新疆煤制氣外輸管道一波三折
新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占全國40.6%。準東煤制天然氣生產基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內,煤炭預測儲量3900億噸,已探明儲量2531億噸。但是新疆煤炭距離市場距離遠,增加成本。
新疆很早就探討通過坑口建電廠電力外送,但即便已建設多條外送特高壓線路,也無法完全消納新疆的電力。而且新疆的風光資源特別豐富,電力也不可能全部外送。其中一部分就規劃了煤制氣項目。
據國家管網的消息,準東已落實煤制天然氣產能60億立方米/年,匹配管道輸氣能力。
這條煤制氣管道在10多年前已經有規劃,當時是中石化增強其天然氣市場地位的舉措。中石化2012年規劃了新粵浙煤制氣管道,當時在準東就有很多煤制氣項目躍躍欲試,但隨著天然氣改革的推進,當時規劃的很多項目并沒有進入實施。
成立國家管網時,新粵浙管道并沒有完全建成,只有部分線路建成投入使用,中石化的管道資產幾乎全部劃轉。其中就包括煤制氣管道公司。
2020年7月,中石化天然氣公司與國家管網簽署《關于增發股權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協議》,約定中石化天然氣公司擬將相關油氣管道公司的股權轉讓給國家管網。
中國石化出售的標的就包括當時的中國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有限責任公司(即外界通稱的新粵浙煤制氣管道)93.22%股權,新疆投資、浙能集團分別持有新粵浙管道1.78%、5%股權。
現在的煤制氣管道相比當時中石化的規劃和配套項目,有大幅縮水。
新粵浙管道規劃包括一條干線、五條支線,年輸氣能力為300億立方米。干線經過13個省。支線包括準東、南疆、豫魯、贛閩浙和廣西。當時計劃修建8280公里管道。現在建設的準東外輸管道充其量只相當于準東支線。
為落實氣源,彼時中石化在新疆計劃配套建設200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華能、華電、國電、中電投、河南煤化工、徐州礦物、萬向控股、廣匯能源和新疆勵晶煤業共9家企業都簽署了煤制氣購銷協議,預計每年為管道提供400億立方米天然氣。
當然,后面這些項目并沒有全部落地。
那一輪轟轟烈烈的煤制氣熱潮,也靜悄悄結束。只有個別項目真正投運。
這兩年來,準東的煤制氣項目開始陸續上馬,估計是為了配套準東煤制氣外輸管道。但這次只是60億方的量,相比之前大幅縮水。
經過10多年的探索輪回,終于證明了天然氣供應中,還是為煤制氣留下了空間。只是是否意味著煤制氣全面復活,應該還是未知數。
畢竟,全球天然氣供需形勢已經大變,煤制氣充其量僅是備用和有限的補充。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